去年以來,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的指導支持下,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首次開展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研究工作,并聯合發布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研究報告(2023)》。
報告遵循關鍵績效指標理念,構建了評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的指標體系,包括互聯網推廣活躍度、互聯網關注度、互聯網美譽度、互聯網忠誠度和互聯網市場競爭力5個一級指標以及12個二級指標。利用2022年從互聯網及相關平臺監測和采集到的500多萬條數據,按照事先經專家審定的指標權重,對納入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的部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2022年網絡銷售額排名靠前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共計500個農產品品牌進行了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監測評估。
經綜合測算,2022年5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均值為70.65,其中43.8%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值高于平均水平,有27.8%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值超過75,表明我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影響力已經取得明顯進展。
全國7個地區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均值差異性不大,最高值與最低值僅相差2.23,其中東北、華東兩個地區的均值超過平均水平,其均值分別為71.86和71.42。 在9個品類中,茶葉類均值最高為74.4—77.7,尤其是福建的福鼎白茶和河南的信陽毛尖指數值高達94.69和91.97;各品類的均值為72.65,陜西的洛川蘋果和江西的贛南臍橙指數值分別為91.25和88.3;食用菌類、水產類、食用食糧、油類、林特類均值均超過70。
一是品牌互聯網推廣活躍度指標均值為66.83,其中有238個均值超過平均水平。尤其是盤錦河蟹、五常大米、普洱茶、鳳凰單蟲茶、杭州茉莉花茶等品牌的指標值位居前列。 二是品牌互聯網關注度指標均值為64.51,其中有155個指標值超過平均水平。尤其是安吉白茶、涪陵青菜頭,西湖龍井、潛江小龍蝦、陽澄湖大閘蟹等品牌指標值位居前列。 三是品牌互聯網美譽度指標值,指標均值為74.06,其中有229個指標值超過平均水平。尤其是庫爾勒香梨、奇臺面粉、龍之石榴、海倫大豆、忻州糯玉米等品牌指標值位居前列。 四是品牌互聯網忠誠度指標均值為68.54,其中有238個指標值超過平均水平。尤其是鹽池灘羊肉系列,各類羊肉、永福羅漢果、東港草莓、大連大櫻桃等品牌指標值位居前列。 五是品牌互聯網市場競爭力指標均值為79點,其中有259個超過平均水平。尤其是阿克蘇蘋果、沙窩蘿卜、盤錦大米、安溪鐵觀音、遼參等品牌指標值位居前列。 指數均在指數值均在76以上,平均值為81.6。在這TOP100中,從品類看,果品類29個、茶葉類23個、水產類12個、糧油類11個,這四類農產品共計75個。從區域分布看,華東32個、西北16個,西南14個、東北11個、華中10個、華北10個、華南8個。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全國31個省份,有28個省份均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進入TOP100。
當前,電子商務已經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成為農業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ヂ摼W已經成為農業品牌宣傳營銷的主陣地,已經成為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抓手。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指出,開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研究,目的就是利用互聯網統籌推進電子商務和農業品牌協同發展,深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要。
該報告的發布為各地衡量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提供了一個坐標系,為廣大消費者購買高質量品牌農產品提供了一個可信清單,旨在幫助大家發揮優勢,查找差距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互聯網傳播影響力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助力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深入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加快農業數字經濟發展。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決策部署,繼續配合做好農業品牌建設相關工作,優化完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互聯網傳播影響力指數數據的質量,不斷提升指數的科學性、影響力、權威性。
(來源:農業農村部)